服务热线
021-60498804
产品中心
/ Products Classification 点击展开+抗体作为疾病治疗、诊断及科研领域的核心工具,其发现与制备是生物制药领域的关键环节。本文整合抗体基础知识、发现整体路径及抗体制备上游原核细胞表达系统,形成完整的 “抗体发现” 解决方案,为理解抗体研发全流程提供清晰框架。
一、抗体基础知识:定义、结构与分类
1. 抗体的定义
抗体(Antibody,Ab)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,由 B 淋巴细胞分化的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(Immunoglobulin,Ig),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,介导免疫细胞杀伤靶细胞等功能,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、辅助诊断及科研工具领域。
2. 抗体的结构
抗体呈 Y 型结构,由两条轻链(Light chain,L 链)和两条重链(Heavy chain,H 链)通过二硫键共价连接,核心包含两大功能片段:
Fab 片段(抗原结合片段):通过高变区实现对抗原表位的特异性识别与结合;
Fc 片段(可结晶片段):参与免疫效应,如激活补体、调理吞噬等。
此外,抗体可经胃蛋白酶(酶切后产生 F (ab)₂片段)或木瓜蛋白酶(酶切后产生 Fab 片段)处理,获得不同功能片段(图 1 抗体结构图示意图,图片来自网络)。
3. 抗体的分类及制备原理
抗体可按 “制备方式” 和 “应用场景” 分为两大类,各类别制备逻辑与特性存在显著差异。
(1)按制备方式分类
单克隆抗体(单抗):由单个 B 淋巴细胞克隆产生,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,具有高度均一性与特异性(分子量 100-200 KDa)。经典制备方法为杂交瘤技术:免疫动物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→筛选杂交瘤细胞→克隆化培养→抗体纯化;现也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(如重组人单抗)优化生产(图 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- 经典法)。
多克隆抗体(多抗):由多个 B 淋巴细胞克隆产生,可识别抗原的多个表位,为抗体混合物。制备流程简单:选取目标抗原免疫实验动物(兔、羊等)→采集血清→去除杂蛋白,其优势为周期短、成本低,但特异性较低,仅适用于科研场景。
重组抗体(基因工程抗体):通过体外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 DNA 序列产生,可分为嵌合抗体、人源化抗体、抗体片段(Fab、Fv、scFv 等)、双特异性抗体等类型。制备依赖基因工程技术:获取抗体编码基因→改造与装配→导入宿主细胞(细菌、酵母、哺乳动物细胞等)→表达纯化。其核心优势为基因序列明确、可大规模生产、批次稳定,且可通过序列修饰适配不同场景(图 4 抗体类型示意图,DOI: 10.4049/immunohorizons.2300102)。
(2)按应用场景分类
科研抗体:作为基础研究工具,应用场景多样化;
诊断抗体:通过识别疾病生物标志物(肿瘤抗原、病原体蛋白),实现疾病筛查、诊断或预后评估,常用技术包括胶体金、ELISA、化学发光、免疫组化、流式细胞术;
治疗抗体:靶向疾病相关分子(肿瘤细胞表面抗原、炎症因子),直接抑制病原体或异常细胞功能,发挥治疗作用。
4. 三种抗体的核心特性对比
对比指标 | 单克隆抗体 | 多克隆抗体 | 重组抗体 |
重复性 | 高 | 较低 | 更高 |
特异性 | 强 | 弱 | 更强 |
动物免疫 | 是 | 是 | 否 |
表达系统 | 小鼠腹水法、重组抗体表达系统等 | 哺乳动物细胞(兔、绵羊、山羊等) | 原核(大肠杆菌)、真核(293/CHO、酵母等)、无细胞表达系统 |
成本 | 高 | 相对较低 | 高 |
人类免疫反应 | 传统方法不可避免 | 不可避免 | 可避免 |
应用场景 | 诊断、治疗、科研 | 科研 | 诊断、治疗、科研 |
二、抗体发现的整体路径:从抗体获取到抗体制备
抗体发现的核心流程可分为抗体获取与抗体制备两大环节,各环节环环相扣,最终实现目标抗体的产业化生产(图 1 抗体发现路径简图)。
1. 抗体获取:从免疫应答到特异性筛选
免疫原选择与接种:选取具备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免疫原,接种至实验动物,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启动应答;
B 细胞活化与抗体分泌:B 淋巴细胞识别免疫原后,经活化、增殖分化为浆细胞,分泌针对该免疫原的抗体;
特异性抗体筛选:借助杂交瘤技术、噬菌体展示库技术、B 细胞流式分选技术(Beacon 技术)等,从免疫应答产物中筛选出特异性抗体。
2. 抗体制备:从序列到成品抗体
抗体制备以 “抗体序列” 为起点,通过质粒构建、蛋白表达、纯化等步骤,最终获得符合质量标准的抗体成品,整体工艺路径可分为 “蛋白制备” 与 “蛋白纯化” 两大模块(图 2 抗体制备工艺路径全景图),晶珂生物产品已覆盖各环节需求(具体产品可咨询获取清单)。
(1)模块一:蛋白制备
质粒构建:将筛选获得的抗体序列(目的基因)构建于载体上,形成重组质粒;抗体序列的获取需先通过杂交瘤、噬菌体展示库等技术筛选,再经测序确定。
蛋白表达系统的选择:根据蛋白特性(理化、修饰、功能活性)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,共分为三大类五种,各系统优势与适用场景差异显著:
对比维度 | 无细胞蛋白表达 | 原核蛋白表达系统(大肠杆菌为例) | 真核蛋白表达系统(293/CHO 细胞为例) |
系统本质 | 体外转录 - 翻译体系(无细胞) | 活细胞(原核生物) | 活细胞(真核生物) |
优势 | 1. 无需细胞培养,反应周期短;2. 可表达有毒蛋白;3. 可高通量筛选 | 1. 操作简单,成本低;2. 表达量高;3. 适合简单蛋白或多肽表达 | 1. 蛋白折叠接近天然构象;2. 适合治疗性蛋白和人源化蛋白 |
表达周期 | 小于 1 天(直接获得纯化蛋白) | 周期短(细胞培养 + 诱导表达 + 纯化) | 周期久(细胞培养 + 稳定转染 / 瞬时表达 + 纯化) |
培养成本 | 成本高 | 成本低 | 成本高 |
应用场景 | 1. 药物开发早期筛选(如抗体亲和力优化);2. 结构生物学研究 | 1. 工业酶生产;2. 诊断试剂原料;3. 科研工具酶 | 1. 生物制药(抗体、疫苗、重组蛋白药物) |
其中,原核表达系统以大肠杆菌为核心,真核系统涵盖哺乳细胞(293/CHO)、杆状病毒 - 昆虫细胞、酵母,新型无细胞系统无需活体细胞,直接通过 “大肠杆菌提取物” 体系实现 “DNA - 转录 - RNA - 翻译 - 蛋白” 的快速转化。
蛋白获取:根据蛋白表达定位选择不同方法:
分泌蛋白(表达于培养基中):通过高速离心获取上清液;
胞内蛋白(表达于细胞膜 / 细胞质中):采用物理法(超声破碎)或化学法(去污剂裂解)裂解细胞,释放目的蛋白。
(2)模块二:蛋白纯化与成品制备
蛋白纯化:核心依赖层析技术,根据蛋白性质选择适配方法,去除杂蛋白、内毒素等杂质,保障产品纯度与安全性。主流层析技术包括:亲和层析(AC)、离子交换层析(IEX)、凝胶过滤层析(SEC)、疏水相互作用层析(HIC)、多模式层析(MMC)、反相层析(RPC),可满足质粒、抗体、疫苗等多元化纯化需求(图 4 层析纯化的方法,图片来自网络)。
超滤与成品制备:除菌、除病毒是关键安全环节,可防止微生物污染破坏产物;随后将高纯度蛋白抗体与佐剂混合,通过无菌灌装系统生产半成品与成品,确保抗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。
3. 抗体制备核心流程总结
核心步骤可简化为:质粒构建→蛋白表达系统选择→蛋白获取→蛋白层析纯化→过滤(除菌除病毒)→抗体成品。
三、抗体制备工艺上游:原核细胞蛋白表达系统详解
在抗体制备上游环节中,原核细胞表达系统(以大肠杆菌为代表)因操作简单、成本低、表达量高,成为简单结构蛋白(如科研工具酶、诊断试剂原料)的核心选择,其流程涵盖 “质粒构建”“蛋白表达”“试剂与仪器适配” 三大环节。
1. 原核系统的质粒构建
针对原核表达需求,质粒构建流程更聚焦 “抗体序列的原核适配”:
对目标抗体进行测序,明确重链序列与轻链序列;
将重链、轻链序列分别构建到原核适配载体上,形成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质粒(图 1 质粒构建 - 示意图)。
2. 原核系统的蛋白表达流程
重组质粒转化:将含抗体序列的重组质粒导入 “感受态大肠杆菌” 中;
分级培养:使用工程菌培养基与专用仪器,开展 “小试 - 规模化” 分级培养:
小试培养:采用培养皿,用于前期工艺摸索;
大规模培养:
在控温、控溶氧的适宜环境中发酵增殖,表达无修饰的抗体蛋白,满足产业化需求。
3. 原核系统的核心试剂与仪器
(1)工程菌适配培养基
不同培养基的营养程度与适用场景差异显著,需根据实验目的选择:
培养基 | 营养程度 | 适用场景 |
LB 肉汤培养基(Lennox) | 基础营养,支持大肠杆菌快速生长 | 常规培养(菌株活化、增殖、质粒扩增、感受态细胞制备) |
LB 琼脂培养基(Lennox) | 与 LB 肉汤营养一致,含琼脂(固体) | 划线分离、涂布筛选、菌种长期保存 |
2xYT 培养基 | 营养丰富(含多肽、氨基酸、水溶性维生素,低盐) | 大规模培养(质粒提取、重组蛋白表达纯化) |
2xYT 琼脂培养基 | 与 2xYT 营养一致,含琼脂(固体) | 菌株分离、纯化 |
TB 培养基 | 营养密度高 | 高表达量重组蛋白生产、大量菌体实验 |
SB 培养基 | 营养密度高 | 高密度发酵培养、重组蛋白表达(对菌密度要求高) |
四、总结与下期预告
本文系统梳理了抗体发现的全流程:从抗体的基础定义、结构分类,到 “抗体获取 - 抗体制备” 的整体路径,再到原核细胞表达系统的上游工艺细节,形成了从理论到技术的完整框架。抗体发现的核心在于 “特异性筛选” 与 “高效表达纯化”,而原核系统作为上游关键技术,为低成本、规模化蛋白生产提供了可靠方案。
下期将聚焦 “抗体制备工艺上游 —— 真核细胞蛋白表达路径”,深入解析哺乳细胞、酵母等真核系统的技术细节,为治疗性抗体等复杂蛋白的制备提供技术参考。